在成型段,两种焊管工艺分别成型,即两头。
塞罕坝机械林场将扩大森林可持续经营范围,新增有林地面积2.6万亩,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盲区清零18万亩以上,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4万亩以上,面积比例超过25%。到2026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覆盖率将由82%提高到84%,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由每公顷135立方米增加到每公顷142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提高6%以上,森林湿地资产总价值由231亿元提高到237亿元。
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完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草有害生物指挥中心(森防站)、分场、护林员三级监测网络,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建设智慧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火险等级监测站4个,安装监控系统46套、无人机巡护系统2套,林火综合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人间烟火,饕餮盛宴,静待八方游客来品。宣传推广活动仪式上,发布了首批河北地标美食。
民以食为天,那些传承着当地文化的标志性美食,是外地游客的首选。这个春天,梨花节、杏花节、山花节、花朝节等以花为媒的节庆活动,在河北大地遍地开花。如今,天天来河边遛弯的孙中和笑得合不拢嘴。
在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全市排污口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非法入河排污口封堵整治,全市封堵、整治排污排水口门1118个。而后,为保障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各阶段专项工作有序推进,相继出台《2019年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工作方案》《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唐山市2022年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推进方案》《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县区工程PPP项目统筹办理穿越铁路工程手续工作方案》《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完善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为我市根治水多、水少、水脏、水浑问题提供遵循、奠定基础。水利部门强化目标任务督导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进程。五年全域治水,碧水带青罗、绮廊毓凤凰的蓝图变为现实,治水的时代命题,唐山交出了优异答卷。
走进市水利局信息中心,整面墙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唐山全市水利工程、水资源调度、河道监管等形况。我市建起市级全域智慧水利平台,通过数字孪生系统以及综合办公、水政监察执法、规划建设与安全监督、河道综合治理、防汛减灾管理、水资源管理、视频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等八大模块的建设,搭建了防汛四预业务平台,研发融合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等五大水利专业模型,在全市150条河渠布设监控点位855处,实现雨情、水情、工情实时查看、对比分析。
本着市级整体包装、统一融资、分县区实施、谁用谁还的基本思路,把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的市本级和县(市、区)工程项目打捆成一个PPP项目包,成功地以2.36亿元(总投资的2%)的政府投入撬动了118.08亿元的建设资金,有效解决了县区治水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为全域治水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工程顺利完工,全市人民用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而杨立刚在这两个月里却瘦了15斤。防汛时,每个地方的云图、周边降雨量、每条河的水量等都能在大屏幕上显示得一清二楚。杨立刚深有感触地说,举个例子,以前巡河几天都转不完的路,现在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一览无余。
全域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唐山注重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治水合力,实现治水效果最大化。唐山河流众多、水系纵横,共有150条河道、2个湖泊、120座水库和3条人工渠道,但由于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分布不匀,唐山市是缺水城市。一幅河渠安澜、秀水长清的画卷,在唐山大地上徐徐铺展,尽显生态之美,彰显治水之功。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作联动,形成全域河湖共治共建的强大合力。
修复河道,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按照一河一策、一岸一策原则,明确生态修复标准,逐河制定并即时启动实施生态修复。
农牧部门认真把控清理农田建设、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场等面源污染。全域治水后,清澈的水流沿着崭新的渡槽奔涌。
河湖相通,好似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在确保防洪效益的同时,全域治水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在逐步显现。这一举措在实现污水零直排治污效果的同时,还倒逼相关单位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市完成41处污水提标增容或纳网改造。2018年以来,唐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总方针,聚焦我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绘就了全市全域治水蓝图。实施迁安市滦河与沙河连通、丰南区滦河下游输水干渠西延、古冶区沙河至石榴河引水管线、滦南县孟新干渠连通、滦乐干渠至小青河引水等水系连通工程。2022年,在应对8月18日主城区强降雨过程中,利用系统四预功能,及时研判水情,科学调度闸坝工程,保障了主城区行洪安全,此次调度成为河北省2022年水利调度优秀案例。
河河相连,宛如自然的纽带,串联起冀东大地的绿色脉络。乐亭县滦河防洪小埝及险工治理、玉田县双城河治理、古冶区沙河治理以及迁安、迁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
回顾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的五年,变化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深刻。市水利局副局长杨立刚介绍,施工方案为槽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槽身全部拆除重新浇筑。
市水利局信息中心智慧水务系统。记者了解到,在全域治水行动中,我市共实施滦河、青龙河、还乡河、沙河等80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整治79条河道、817公里,确保河床稳定、行洪通畅,有效提高治理河段防洪能力。
红外高清摄像头和无人机的应用让破坏河道的行为无处遁形,就连河面上出现漂浮物,系统都会自动预警。正是有了千万水利人的辛苦付出,全域治水的一个个工程才得以顺利实施,夯实了治水根基。还乡河大松林桥段,工人们正在对两岸的格宾石笼护坡进行检修。图片摄影 记者 刘洪超。
全域行动一体化治理建设更加美好的滨海城市3月,天尚微冷,唐山市区新华道与站前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万花筒广场每天却很热闹,唱歌的、锻炼的、遛弯的这个依青龙河打造的城市广场已经成为附近居民最喜欢的休闲去处。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沿海形成完整的防潮海堤体系,重点区域防潮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
因此,在全域治水行动中,我们决定对它进行除险加固。全域治水行动开展以来,投资2.25亿元,采取以河代库形式,对丰润区还乡河上游段22.67公里进行了沙坑治理工程,可蓄滞水量约为20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还乡河行洪安全。
还乡河是丰润区的母亲河,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大小小40多个沙坑,将原本的天然河道侵蚀得不成样子。这座渡槽1987年建成,早已年久失修,存在很大隐患。
去年2月15日浇筑第一跨(两个槽墩间距10米,为一跨),4月15日完成了全部56跨的浇筑,4月底通水。环保部门落实水50条,定期进行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结果,查处向外环境直排水企业。境内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实现全域水质达标,2023年纳入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目标要求,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71%,构建起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的安全水网体系,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还人民群众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乐亭、滦南、丰南、古冶地表水置换工程,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主要内容的3个大型灌区项目、1个中型灌区项目和8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目前,我市骨干河道堤防基本达标,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100年一遇。河湖水系污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
我市出台相关方案并启动河道管理范围内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集中整治行动,经认定确需关停、转移、搬迁的选矿、采砂等企业彻底关停、出清或转移、搬迁,影响生态、防洪安全的污染源应清尽清、应拆尽拆。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水资源短缺问题、水环境约束问题、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并造成部分河道断流、湖库干涸,地表水污染、水质恶化及地下水超采,严重制约着唐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处处优美水景成为唐山提升形象气质的点睛之笔,也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五年清水润城,全市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多赢。